2025年4月29日,由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科学研究部联合举办的“乘‘新’而上——北大科学yeah!”第二期科学演讲活动在北京大学各平台官方账号播出。此次演讲立足于北京大学“科技创新年”工作主题,聚焦科技前沿动态和新质生产力重点领域,从新一代光伏材料到AI时代数学研究,从解锁医学奥秘的生物统计到保卫血管健康的前沿医学,再到刻录未来的DNA分子存储技术——通过“硬核科普”的演讲,多角度诠释科研领域的“北大方案”如何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助力科技自立自强。同时,通过一线专家学者的科学理论讲解与展演华丰金服,使前沿科技成果转化为贴合受众的“科学故事”,激发青年群体与社会公众对科学的兴趣与探索热情。
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周欢萍教授,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董彬教授、胡懿娟教授,基础医学院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付毅研究员,计算机学院张成副研究员分别进行演讲。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副主任陈波出席本次活动。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舆情工作办公室主任吕帆和新校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庄璜主持活动。
展开剩余73%周欢萍作演讲
周欢萍在题为“光伏革命:当钙钛矿遇见新质生产力”的演讲中,立足光伏技术的发展历史,从原理角度介绍了目前最前沿的新一代光伏材料——钙钛矿的优势、面临的问题及其形成原因。此外华丰金服,她还用生动的语言向大家介绍了她的团队在钙钛矿材料研究方面的工作进展,向大家展示了目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原理、进展和未来应用前景。
董彬以“AI for Mathematics:数学的数字化与智能化”为题进行演讲。他结合一些具体案例,为大家解读人工智能可以从定理的证明/证伪、语义搜索、自动形式化等方面赋能数学发展,并介绍了目前领域内以及他所在的团队在构建小模型和训练语言大模型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其面临的挑战。 董彬介绍,当前北大AI4M团队致力于快速推进数学的数字化,构建高质量数据集,继而结合形式化验证系统构建数学推理模拟器,利用强化学习的方法真正实现数学的智能化。团队近期开发的快速检索工具LEANSEARCH得到多位学者认可。展望未来,董彬希望能带领团队为数学研究者和学生打造具备推理和计算能力,且能够辅助科研和教学的智能助手,促进数学与人工智能的双向赋能发展。
胡懿娟作演讲
胡懿娟以“当我们身体产生数据:统计学如何解锁生物医学奥秘”为题进行演讲。她从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数据入手,为大家介绍了生物统计学的含义、研究内容及具体应用领域。她介绍,其团队致力于针对微生物组学数据的复杂特征,构建新型统计方法,推动微生物组学数据向临床实践的转化。她向大家分享了其团队正在从事的人体微生物组学数据研究的长期目标、短期目标,并结合具体案例详细分析了研究面临的各方面挑战。 胡懿娟表示,正是通过新的科学问题推动新的数据产生,导致新的统计方法发展,最终产生新的结论,揭示更深层的科学问题,如此循环往复,才得以推动生物医学事业的持续发展。
付毅作演讲
付毅作题为“血管保卫战:除了降胆固醇,我们还能做什么”的演讲。他通过一系列专业案例和实验数据,为大家详细讲解了心血管疾病在我国的现状以及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的病症——动脉粥样硬化的致病原因,并分享了他所在团队通过不断研究取得的发现,即针对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心脑血管疾病,除了降胆固醇之外,还可以从血管本身出发,通过靶向神经酰胺受体,阻断其他风险致病因素;或者采取靶向ADAMTS7,维持血管基质微环境稳态两种方式,作为治疗的有效补充。
张成作演讲
张成以“DNA活字印刷术:将信息‘刻’进DNA”为题作演讲。他向大家介绍了DNA存储技术的特点、存储流程及其作为存储介质的主要潜在应用方向,并表示,DNA存储技术具有存储密度高、时间长、稳定的优势。 他着重介绍了其团队针对DNA存储进行的创新研究,即借鉴活字印刷技术,采取活字排版并行印刷的步骤实现分子排版、并行写入,以及对大规模存储、个人定制存储等的探索。他期待未来DNA存储技术走入日常生活,服务于大规模“冷数据”存储、个人信息存储、数据安全等领域。
活动结束后,现场的同学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意犹未尽。数学科学学院的林鸿斌表示,不论是新型材料带来的光伏革命,还是在DNA中存储信息的新技术,都让他感受到人类未来的无限可能。他还分享道华丰金服,作为一名统计学专业的学生,活动中最令他印象深刻的就是有关生物统计的讲座,他很高兴看到统计学能有机会被更多人所认识,也感受到自己做的研究很有意义。来自医学部医学预科的李政宣表示,这期活动不仅拓展了自己有关光伏材料、人工智能和生物医学与统计等方面的知识,更让他深切体会到了北大科学乘“新”而上的磅礴动力。演讲中有关交叉学科成果的介绍,充分体现了交叉学科的发展活力,更激发了他探索交叉学科的兴趣。(文\张宏)
发布于:河南省景盛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