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无事不出奇卓越汇,这一次美国总统特朗普把手伸向了芯片巨头英特尔和英伟达。
英伟达:卖芯片也要交“过路费”
此前,美国商务部以“国家安全”为由,严格限制高性能芯片对华出口,甚至连“阉割版”的产品都被禁止出售,中国市场损失让英伟达叫苦不迭。然而,7月15日,英伟达CEO黄仁勋突然在中国宣布,特朗普政府已批准H20芯片重新进入中国市场。
外界原以为这是特朗普“体恤企业”,但真相却耐人寻味。美国媒体爆料,英伟达与特朗普达成了一项“协议”——H20芯片在中国的销售额中,15%必须上缴美国政府。换句话说,这笔生意像极了“买路财”。
更劲爆的是,特朗普自己还在发布会上得意洋洋地透露,最初他要价20%,最后才降到15%卓越汇,而且这一模式还将照搬到AMD等竞争对手身上。至于未来的Blackwell架构芯片,他也并非不卖,只是要求性能削弱30%至50%,再加上同样的“提成”。
英伟达自然没有选择。黄仁勋干脆“认账”,毕竟“能用钱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据说他已在与特朗普政府协商,准备向中国销售B30A芯片,速度虽比顶级B300减半,但依旧可以赚取市场份额。
英特尔:补贴变成“股份交易”
相比之下,英特尔的遭遇更像是一场黑帮片情节。按照拜登政府时期《芯片与科学法案》的承诺,英特尔本应获得89亿美元的补助。但特朗普上台后直接翻脸:钱不是不给,但必须换取公司9.9%的股份。
8月7日,特朗普甚至点名要求英特尔CEO陈立武辞职,理由是“严重利益冲突”。最终,陈立武亲自赴白宫“觐见”,一番谈判后才换来补助款项,但代价是美国政府摇身一变成为股东。
英特尔发布声明时不得不“谢主隆恩”,声称这是特朗普政府对其“国家战略地位”的肯定。陈立武也只能在公开场合表示感激,称将全力配合政府的科技发展计划。
这笔交易背后有两笔钱:一是拜登时期承诺但未发放的57亿美元补助,二是2024年“安全飞地计划”下的32亿美元资金。说白了,这是拜登种下的树,特朗普摘了果子。
尽管美方宣称不会插手英特尔的公司治理,但协议中暗藏玄机。美国政府获得一项为期五年的认购权证:如果英特尔代工业务持股比例降至51%以下,政府可以每股20美元的价格再认购5%的股份。这意味着,特朗普不只要钱,还要牢牢把控美国本土制造业的命脉。
美国特色的“国家资本主义”?
特朗普对英特尔的态度变化之快,也颇具戏剧性。交易达成后,他立刻高调称赞英特尔是“一家伟大的美国公司”,还把陈立武夸成“高度可敬的CEO”。而就在不久前,他还要逼人下台。
与此同时,英伟达也乖乖缴纳“过路费”,换来了进入中国市场的许可证。这种“政商一体化”的操作方式,已让美国政界、学界和媒体议论纷纷。
加州州长纽森在社交平台上讽刺说,特朗普简直成了“社会主义者”,甚至戏谑地写道:“凭借收购英特尔10%股份的伟大创举,美国社会主义共和国正式进入新时代!”
共和党内部也有人质疑。参议员蒂利斯直言,这种操作已经像极了半国有企业,“这跟苏联有什么区别?”
《华尔街日报》评论员格雷格·伊普则指出,美国正在走向一种“带有美国特色的国家资本主义”。特朗普用行政权力打压不听话的企业,同时对“配合”的企业给予奖励;而企业高管要么保持沉默,要么干脆转身成为特朗普的拥趸。
卡托研究所的分析更为尖锐:这种模式鼓励大企业争相游说,换取“量身定制”的政策优惠;小企业没有游说能力,只能被排除在外,进一步削弱了市场效率。
从强行“抽成”英伟达到要求英特尔“用股份换补贴”,特朗普把商业交易模式直接搬进了总统办公室。这种做法看似“短平快”,既能满足政府财政,也能展示权力。但长远来看,它可能正在改变美国的经济模式,让资本主义的外衣下多了一层“国家操控”的底色。
对中国而言,这或许是一种微妙的利好——当美国科技巨头被特朗普“绑上战车”卓越汇,失去自主选择时,中国的高科技产业反而可能迎来新的发展窗口。
景盛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