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书在伪史论著中引用率很高宏琳优配。但是其实又是一部三无作品(不考虑西方伪考古发现的什么垃圾堆纸草之类的只言片语)。
现存最早文本来源及流传情况,根据西方现有学术资料研究整理如下:
一、拉丁文原始文本的现存最早抄本
1/所谓9世纪加洛林文艺复兴时期的抄本
◦ 目前公认最早的完整拉丁文抄本据称为9世纪加洛林王朝时期的产物,例如:
▪ 莱顿抄本(Codex Leidensis Vossianus Latinus F.4):现存荷兰莱顿大学图书馆,包含全书37卷,抄写于9世纪中叶,可能源自法国图尔修道院。
▪ 班贝格抄本(Codex Bambergensis):德国班贝格州立图书馆藏,约完成于830-850年,是现存最古老的彩绘插图本。
据称老普林尼是公元1世纪的人。那么这些最早抄本出现在距离他一千年之后。
2. 据称还有考古发现的更早的碎片宏琳优配
例如据称意大利博比奥修道院(Bobbio Abbey)曾发现6-7世纪的残页。(Palimpsest),但内容仅涉及矿物学章节,证实早期片段存于意大利本土。
实际上,这些残片只言片语的解读是可疑的,这些残片语句没有署作者是谁,无名无姓的只言片语根本不足以确认是否其书。
二、西方所称文艺复兴前的《自然史》文本流传链条
1. 中世纪修道院传播网络
据称 从9世纪起,《自然史》通过本笃会修道院系统在欧洲传播,主要中心包括:
▪ 富尔达修道院(德国):8世纪起收藏拉丁古典文献。
▪ 蒙特卡西诺修道院(意大利):11世纪抄本活动频繁,但现存最早意大利完整抄本为12世纪的梵蒂冈抄本(Vaticanus Latinus 3861)。
2. 据称来源与阿拉伯人有关宏琳优配
▪ 据称阿拉伯学者如伊本·西拿(980-1037年)曾引用《自然史》内容。但此书无现存的阿拉伯语全本。
▪ 据称12世纪西西里岛的拉丁-阿拉伯翻译运动中,此书部分章节被转译为拉丁文本。
三、文艺复兴以后意大利本土的流行
1. 12世纪后的抄本激增
◦ 威尼斯马尔恰纳图书馆抄本(Marcianus Lat. Z. 509):据称约1150年完成,含全卷,证明此时意大利已广泛流通。
◦ 佛罗伦斯美第奇家族收藏:14世纪洛伦佐·德·美第奇声称购得拜占庭13世纪抄本,现存劳伦齐亚纳图书馆。
2. 印刷文本
◦ 1469年威尼斯出版的斯皮拉版(Editio Princeps)是此书首个印刷本,来源于意大利本土的12世纪的手抄本系统,跳过了阿拉伯文本的中介。
四、争议与考古佐证
1. 质疑现存抄本经西方学界版本谱系学(Stemma Codicum)验证,9世纪莱顿抄本与6世纪残页的文本连续性可追溯,无阿拉伯版本痕迹。
2. 缺失的解释
◦ 据称罗马帝国崩溃后,5-8世纪的文本断层源于羊皮纸反复刮写再利用(如博比奥残页为覆写本),导致文本灭失。
结论
《自然史》的意大利传承链条:
1世纪成书 → 6世纪出现只言片语残页 → 9世纪加洛林抄本 → 12世纪意大利本土抄本 → 15世纪印刷本
呵呵!注意以上各个环节之间都相距数百年。似乎对西方文书考古来说,几百年期间文本消失无影无踪,而后又突然人间出现,似乎是常态而不是问题。
景盛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